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遠離四種執著修心法集解

宗薩欽哲仁波切曾於去年帶領「遠離四種執著」閉關,可見本法之重要,謹將法友轉寄的翻譯分享,也在此感謝孫一居士數十年來為佛法翻譯所做的一切努力!
~ Serena 2010/03/06



遠離四種執著修心法集解
原著:傑森、達巴、喜晨等祖師
中譯:孫一 居士
本書目錄如下:
前言
原 序
文殊師利授予薩千・貢噶・寧波「遠離四種執著」原文
「遠離四種執著」修心法精要開示
「遠離四種執著」修心法詳釋
「遠離四種執著」修心法(進入奧義之鑰)詳釋
「遠離四種執著」歷代上師祈禱文
翻譯緣起
“遠離四種執著”修心法精要開示(傑木・達巴・嘉晨)
http://www.57tibet.com/tibet/Html/200631415845-1.Html
願我衷心皈依的慈悲上師們和本尊們賜予加持!
對於成就佛法的方式而言,不依宗教而行是不必要的,我請求你們聆聽此“遠離四種執著”之開示!(以上是作者對解釋此教法所做的祈請。)
若執著此生,即非修行者;若執著輪回,即無出離心;
執著己目的,即失菩提心;若執著生起,正見即喪失。
第一,欲對此生無執著,先要放下一般非修行人為求此生利益而行善,而聞、而思、而修的態度。
首先說善業,是生上界本,是得解脫梯,是離痛苦藥。
雖然欲得解脫,舍行善別無他途,然而執著此生的善業卻是成就世間八法(得、失、毀、譽、稱、譏、苦、樂)――嫉妒正直和矯飾偽善之根本,亦是往生下界之種子。拋棄這種錯誤的善行!
修學離思者,擁有知識(是照亮無明之燈)財。能引眾向道,是法身種子。
雖然欲得解脫,舍聞、思別無他途,然而執著此生的聞思卻是成就對不具聞、思者的傲慢,對具聞、思者的嫉妒和廣集徒眾、財富的資糧,亦是往生下界的根本。拋棄這種世聞領八法的聞、思!
實行禪修者,擁有離苦法,具解脫道根,及成佛種子。
雖然欲得解脫,舍禪修別無他途,然而為此生而修行的禪修者,縱使隱居也忙碌,盲目地念誦經文,譏笑聞、思者,嫉妒其他禪修者,自修之時亦散亂,拋棄世間八法的禪修。
“上面的開示與俱舍論所說相應,論中說‘在道德行為的基礎上已得聞、思後,行者應全力徹底地投入修行。’由此直接指出了究竟目標的和相對目標的差別,間接也顯示了修行的態度思維十八種必備條件的難得,以及生命的無常。”
若欲求得涅盤果,必先放下三界執;欲得放下三界執,謹記世間之過患!
首先思維“苦苦”。“苦苦”是下三道之苦:
細心思維此苦,令人心驚肉顫,如果墮入其中,確實無法忍受。
不具“放下”之德者,就是三塗修行人,不論居住於何處,皆是可憐可憫人。
其次思維“壞苦” :
無人往生下界時,帝釋轉為凡人時,日月終有黑暗時,帝王生為奴僕時。
雖然這些都是基於對佛陀言教的信心,一般人無法見到,那麼以您個人之見,人的變化如何?富人變窮,強者變弱,骨肉分離、師友離散,最後只剩下獨自一人等種種變化,都超越一般人的想像。
再思維一切事物的條件――性質之苦(“行苦”):
“行”永無終止!不論多或少,不論貧和富,苦皆藏於中。
整個人生耗於“準備”中,每個人皆死於“準備”時,直到死時“準備”猶未盡,何不早為來世做“! 準備”!執著於痛苦世間的眾生是可憐憫的!
至此,直接道出了世間的過患,間接指出了應遵循因果律來決定何事應為,何事不應為。
執著盡時得涅盤,涅盤獲已得安樂,“遠離四種執著”者,即此經驗之歌也!
徒自解脫無義利,三界眾生皆父母,置父母于苦難中,惟求自安不足取。
三界眾苦熟於我(“成熟於我”的意思),我之功德施予眾,願此協德加持力,普令一切皆成佛。
(至此,間接指出了慈悲心禪修法,它是產生提心的因,同時直接顯示了菩提心的果――自他交換。)
只要還執著於事物的性質,不論處於何種境地,皆不得解脫,進一步說:
執有不能得解脫,執無不能得天界。執於兩迷皆無明,喜悅安住無二中。
(至此,遠離了斷常二見將主客、有無等到溶合於一,心安住於不二境界。)
一切現象乃心之領域,莫於四大找尋造物者,巧合、上帝亦非造物主,喜悅安住心之本性中。
(上面說的是唯識派的道次第,下麵解說大乘中觀派的不共道。)
現象本性如幻化,由相依賴而生起,不知如何來描述,安住不可思議中。
(至此,間接指出修止,直接指示了觀慧的修法:有系統地將外在客體境界皆視為心造,心是幻化的,此幻化不具任何本性,而此無本質之幻化是相互依賴而起的,不可名狀,行者應將心和其空性相溶合,於究竟中沒任何意識的邊執。)
願以解說此,“遠離四種執著”之功德。普令七道眾,皆共成佛道。
(作者回向功德於究竟佛果)
這篇“遠離四種執著”注釋是由瑜伽行者達巴・嘉晨著于吉祥薩迦寺。
“遠離四種執著”修心法詳釋(諾千・貢噶・桑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c0c4170100d64m.html
敬禮上師和文殊師利
為了一切眾生,必須成佛。欲達此目的,則必須聽聞深奧神聖的教法並思維修習之。完全具備了聽法的正確態度以後(譬如已經發起高貴的菩提心),您就應該去請法,並認真聽聞。
在這兒要討論的教法是“遠離四種執著”,它是三世一切如來唯一之道,亦是一切經典(諸佛深奧的言教)之精義。為修行此法,先說明此法傳承之歷史,以啟發信心,認識根源。
一、教法之歷史
當瑜伽士之主偉大的薩迦巴――薩千・貢噶・寧波十二歲時,他依慈悲的巴里・羅劄瓦(Bari Lotsawo )為師。一次當聽法時,巴里譯師說:“你是一位大修行者的獨子,一定要好好修行,你需要智慧,可修神聖的文殊師利法。”於是便傳授了文殊師利灌頂和口授給他。
由上師的陪伴,薩千在老寺開始閉關專修,起初有些障礙生起,他以禪修,念誦和Blue Acala 的水護法將之克服。經過六個月的修行,一天,薩千真的清楚地看到了文殊師利菩薩端坐在寶座上,手結說法印,旁邊有兩位菩薩侍者,此時文殊師利說:
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者,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
執著己目的,不具菩提心,當執著生起,正見已喪失!
他說了這四句偈。後來,薩千細思此四句偈的意義,發現佛陀所說經典的所有教法都濃縮於此了。瞭解了這是個深奧的教法後,他開始依之修行,最後得到了知一切法的智慧。
後來,薩千將此教法傳給他的兒子――蘇南・則莫大師(Sonam Tsemo)再經傑森・仁波切・達波嘉晨(Jetsen Rinpoche Dakpa Gyaltshen)、確傑・薩迦・班智達(Choje Sakya Pandita)、卓貢・確嘉・發思巴桑・空確・帕( Drogon Chcgyal Phakpa Zhang Konchok Pal)、塔・布巴(Tak Phukpa)、確傑! ・蘇南・嘉晨・帕・桑波(Choje Sonam Gyaltshen Pal Zangpa)、喇嘛巴登・側亭(Lama Palden Tshultim)、確傑、耶希・嘉晨・帕・桑波( Choje Yeshe Gyattshen Pal Zangpa)傳至貢噶・桑! 波上師(本文作者),再經不間斷之傳承傳至當今我們的上師薩迦・催金・納汪・貢噶(His Holiness Sakya Trizin Ngawang Kunga)。
二、實際教法
包括前行,根本教法和結論三部分:
A 前行
㈠皈依
前行包括皈依和發菩提心兩部分,皈依在大乘和小乘中有四種不同,第一、皈依的物件:我們皈依崇高的佛陀、覺悟者,他的德行不可思議,沒有任何過失,于一切眾生中為無比。其次皈依珍貴的教法,是所有存於佛陀和不退轉菩薩心中的教法與證悟;其次皈依珍貴的僧團,是不退轉的菩薩們依正確的行為和見解而行持的團體。第二、皈依的時間:乃從現在直至覺悟成佛。第三、皈依者:不只是自己,而是由自己帶領著父母,與數如虛空般的一切眾生一齊皈依。第四、皈依的目的:不只是為自己,而是為一切眾生而求究竟覺悟。將上面的意義謹記於心,然後以不散亂的心,念誦下面的皈依文。
我與如虛空般廣大皆曾為我父母的眾生們,從今時直至成佛,皈依珍貴的佛寶,他是上師;皈依神聖的法寶,包含所有的教法和證悟;皈依神聖的僧寶,他們是無上士之子。儘量多念,結束時再念下文:
願珍貴的三寶加持我心向佛法;加持我行於法道;加持我驅散道上的錯誤;加持我了達一切幻象即本覺智;加持我於刹那間亦不生世俗想;加持我急速成就佛道。
㈡發菩提心
其次是發菩提心,應念下文:
珍貴佛法僧三寶,直至菩提我皈依,經由佈施等行持,為利有情願成佛,為利有情故;我必須成佛,為達此目標,清淨三業精進行!
B根本教法:
根本教法包括四項:
㈠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者。
先將身體以金剛坐姿或任何舒適的姿勢坐好,念皈依文和發菩提心文。此句意為你不應執著此生,蓋縱使你執於海市蜃樓,它也不能解決饑渴,執著此生亦然。如果你執於此生,所行的善業及聞、思、修等,只能導致今生的榮華富貴,不是正確實在的法行,因此世親在他的俱舍論中說:
“在道德行為的基礎上已得聞思後,行者應全力徹底投入修行。”
所以在有了清淨的道德基礎後,應該建立起穩固的聞、思、修三慧,首先聽聞佛法,其次思維它的意義,並清除疑惑,再依此教義認真修行。
為激發向道之心,先要思維,欲正確地修學佛法,必須具備的十八種條件是多麼難得,為激發修道的精進心,則要思維死和無常。
1、必要條件之難得
首先是十八種必要條件,寂天大師在其入菩提行論中說:
“這十八種必要條件是極為難得的。既已得到,一定要為眾生的利益而努力,如果不能利益眾生,未來將難再獲此機會矣!”
如他所說,此一具備所有條件可供修學佛法的人身實不易得。既已得到,一定要徹底地修行,我們應一再思維這個道理。
詳言之,可由四種觀點來分析。第一,由因上觀其難得。第二,由數目上觀其難得。第三,由譬喻觀其難得。第四,由性質上觀其難得。
第一,欲得此條件具足的人身,必須修行善業,棄舍不善業,然而三界中的眾生,行善者少,造惡者眾,應如是從“因”的觀點思維其難得。
第二,由譬喻來看,世間的眾生數目:地獄多如大地塵數,惡鬼多如暴風中的雪片,畜生多如啤酒中發酵的穀子,和此相比,得圓滿人身者極為稀少,應該如是由數目的觀點思維其難得。
第三,在入菩提行論中說:
“所以佛說得人身之難,比烏龜要伸頸入于一個在大海中任意漂流之軛木孔中還難得多。”
一隻盲龜居於大海,每百年浮出海面一次。此時在大海上漂蕩著一隻金色的軛木,其上僅有一孔。正如那只海龜幾乎不可能將頸子伸進其孔中一般,一個眾生要在無量種生物中生得人身較之尤難。應該如是由比喻的觀點思維其難得。
第四,離遠八種無暇之地,如生為愚癡者或野蠻人等。至於十種圓滿的獲得,亦極稀有,應該這樣由性質的觀點思維其難得。
下面將此十八種必要條件分述於後,有八種是需要避免的,謂之八無暇,即生為(1)地獄眾生(2)餓鬼(3)畜生(4)! 長壽之天人(5)野蠻人(6)不正見者(7)無佛之地的眾生(8)愚癡之人。另有十種條件是必須具備的,稱為十圓滿,其中五種須由自己擁有,另五種則來自他人。五種自圓滿為:(1)生為人(2)生於中國(有出家或在家修行的男女眾之地)(3)六根健全(4)未犯五無間罪(或叫他人犯或隨喜他人犯)(5)對佛法有真實信心。五種他圓滿為(1)有佛出世(2)佛說法(3)佛的教法被保存著(4)有依法修行者(5)有慈心的施主供養。
2、死與無常
其次應思維死和無常,蘇羅(Sura)大師曾在他的解除痛苦(Removing of SorrOW)一書中說:
“死亡橫於每一個已出生的眾生前。”這句話的意思是生的結果必定是死,所以你一定要思維因為你必定會死,應迅速修行。
進一步,可分三方面來說:第一,思維死之必然;第二,思維死期之不可知;第三,思維死時唯有佛法能有益於你。
第一,因為一切因緣聚合的現象,其性質皆屬無常,最後必將毀滅。方廣大莊嚴經中說:“三界無常如秋雲,眾生生死如觀舞,生命如空中閃電,迅速逝去如飛瀑。”
蘇羅大師說:“即使佛陀的金剛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也是無常的,何況我們的身體有如水泡,必定無常。”
所以究竟覺悟已達不朽之地的佛陀,仍然示現入般涅盤,而如你我之輩的常人是必死無疑的,你一定要仔細思維。
蘇羅大師又說:“雖然一個大賢者具有五通,並能無礙地在天空飛行,他卻無法找到一個永生不死的地方。”
這段話的意思是,在三界世間中,不論你到那裏,絕對找不到一個不死之處,所以你必須細心思維自己必死一事。若觀察世間有許多造成死亡的因緣,卻只有很少維生的因緣,亦知你必定會死,龍樹大師在他的寶行王正論中說:“世間致死的因緣多,而維生的因緣少,且生因亦可能成為死因,所以一定要努力修行。”
據他所說,生存之因緣,如你喜歡的居所、食物、財富等,也可能變成致死之因緣。所以你必須細心思維死亡之必然性。
第二,思維死期之不可知,我們可以明顯發現死期確是不定,有些人死於胎中,有些死于生時,有些死于老時,有些死于中年,有些死于青年時,所以你必須細心思維死期之不定。
第三,思維死時,惟有佛法能有益於你,不論你是位雄辯家,或是有錢有勢有許多僕從的人或是一位勇士等等,都不能改變死亡,且必須死去。死亡時,除佛法外都幫不上忙,因此,只要活一日就應修一日,死時才不會後悔抱憾。屆時,你會感到歡喜,因為你有信心必會生於善處,所以你一定要修學神聖的佛法,又因死期不可知,你必須細心思維立刻起修的必要性。
二、執著於世間,則無出離心。
這是說如果你執著於包括三界的世間,縱使修學佛法,也不能引你走向覺道。所以一定要不執著於世間。為瞭解這個道理,在此要解釋世間的過患,你會見到一切世間的性質皆是苦的,將願捨棄世間,並衷心生起尋求解脫之意願。為瞭解並生起出離心,下面除說明世間的過患外,還要解釋眾生為什麼在世間輪回的業果律,以瞭解依據因果律,何事應為,何事不應為。
㈠世間之過患:
經雲:“欲界充滿過患,色界、無色界亦然。唯獨涅盤無有過失。”
意義為不論你生於三界何處,皆充滿過患。四念處經雲:“地獄眾生火燒苦;餓鬼饑渴苦;畜生相互食啖苦;人間短命苦;天人無恥苦,世上連針尖大小的快樂都沒有的。”
意為不論你生於三界六道何處,皆具苦之性質,因此不論你參與世間什麼角色,只是參與苦罷了,你必須細心思維修學佛法的必要,它將引你走向覺道。進一步說,有苦苦、壞苦和行苦。
1、苦苦:苦苦包括地獄苦、餓鬼苦和畜生苦。
(1)地獄苦:地獄有三種:寒地獄、熱地獄、近邊地獄和短命地獄。寒地獄又有八種,第一是皰地獄(Blister Hell):眾生生於雪山間,既無日光亦無屋舍,其間充滿冰塊,一陣不可置信的冷風吹來,周身起皰,其壽量之長短在阿毗達摩俱舍論中說:
“皰地獄的壽命是:一個容器裝有一千六百公斤的芥子,每百年取出一粒,當芥子取盡時,即地獄壽命盡時。其他寒地獄的壽命是其容器數目的二十倍,以幾何級數增加。”
第二個地獄稱為“裂皰地獄”(Bursting Blister Hell),因為比前一個地獄更冷,身上的皰已破裂,水、膿和血等由皰內流出。
第三個地獄更冷,稱為“剝剝地獄”(Brrrr Hell),因為地獄眾生冷得發出剝剝的哭聲。
第四獄較第三獄更冷,稱為“噅地獄”(Whisss Hell),因為更冷的關係,眾生已無法發聲,只有吐氣“噅噅聲! ”故名。
第五獄更冷得多,眾生已經無力發出任何聲音,身體已完全凍僵,故稱“牙關咬緊地獄”(Clenched Teeth Hell)。
第六獄較第五獄更冷,並有一股強烈的冷風吹來,眾生的皮膚變成藍色並裂成八瓣,故名為“裂如烏巴拉花地獄”(Cracked Like an Utpala Flower Hell)。
第七獄更冷,由於冷風吹襲,皮膚裂成更多瓣,且身體轉成紅色,故名為“裂如蓮花地獄”(Cracked Like a Lotus Hell)。
第八獄更冷得多,周身內外皆凍硬如石,身體裂成十六塊,內臟、大小腸也碎成多片,故名為“裂如大蓮花地獄”(Cracked Like a Large Lotus Hell)。你應將這些痛苦謹記於心,並反覆地細心思維。
熱地獄亦有八種。第一種稱為“復蘇地獄”,由於業力,你生在一處由燃燒著的鐵所構成的地方,你的身體很年輕,具有很強的自我執著,不論隨手拿起什麼東西,皆自然變成武器,所見的任何人,也都視為敵人,於是互相刺殺起來,終於身體被切成多塊,且失去知覺。此時天際傳來“復! 蘇”之聲,並有一陣冷風吹到身上,你的身體又復活了,外表仍和以前相似,一樣年輕。
第二獄稱為“黑繩地獄”,在此獄卒以黑繩在你身上劃線,或八線或十六線等,然後沿此線,他們用斧或鋸將你節節肢解,令你受苦無量。
第三獄名為“壓地獄”,在此你的身體很年輕,處於諸山之間,其山形如山羊或綿羊頭,然後諸山擠壓於你身,受無量苦。
第四獄稱為“哭號地獄”,在一片燃燒著的鐵地上,你被獄卒追逐著,見到一間白色的屋子,於是你沖入其中,以為自己可以逃脫了,此時屋門自動關閉,變成一間火燃的鐵屋,你無法逃出,火自動地猛燃著,你因受劇苦而大聲號哭。
第五獄稱為“大號哭地獄”,此獄與上一獄類似,只是屋子有兩間。
第六獄稱為“熱地獄”,在此獄卒將你抓住,以一支火燃的單尖矛槍從你的肛門刺入直至頭頂穿出,受無量劇苦。
第七獄名為“大熱地獄”,獄卒以一三尖矛槍從你肛門刺入直至頭頂,另外左右兩尖則由你的左右肩穿出受苦無量。
第八獄稱為“無間地獄”(梵文稱為阿鼻地獄(Avici Hell)),於此鐵火洞燃的獄中,你無法分辨火與被火燒的眾生,唯一你能發覺那兒有眾生的徵象是聽到他的號哭聲。
這些地獄的壽量,在阿毗達摩俱舍論中說:“人間五十年相當於欲界六天中最低一層天的一日,如此該天人的壽量為五百年,以上諸天層層倍增。據此第一層熱地獄(復蘇地獄)的一日相當於欲界最低一層天一生的壽量,其次五個地獄的壽量,則如此相對於其次五天的壽量。”
其意思是人間五十年相當於欲界第一天,即四天王天的一日,如是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年。四天王天的天人要活這樣的五百年,那麼復蘇地獄中的一日就相當於此(即四天王天天人之壽量),以此方式計算復蘇地獄的眾生,要活該獄的五百年。相似地,人間一百年相當於欲界第二天,即三十三天的一日,此天的壽量為他們的一千年,此一千年則相當於黑繩地獄中的一日,如此計算此獄的眾生要活該獄的一千年。人間兩百年相當於欲界第三天即夜摩天的一日,此天的壽量為他們的兩千年,此兩千年則相當於壓地獄中的一日,如此計算此獄的眾生要活該獄的兩千年。人間四百年相當於兜率天的一日,此天的壽量為他們的四千年,此四千年即相當於哭號地獄的一日,按此計算哭號地獄的眾生壽量為其獄的四千年。人間八百年相當於化樂天的一日,此天的壽量為他們的八千年,而這八千年即相當於大哭號地獄的! 一日,如此計算,此獄的眾生要活該地獄的八千年。人間一千六百年相當於他化自在天的一日,此天的壽量為他們的一萬六千年,這一萬六千年即相當於熱地獄的一日,按此計算,熱地獄的眾生壽量為其一萬六千年。大熱地獄眾生的壽量為半中劫。無間地獄眾生的壽量為一中劫(Intermediate aeon )。
此外,又有四種近邊和短命地獄,第一個名為“火溝地獄”,它位於其他地獄的周邊,任何進入此火坑者,肢體皆被燒傷,當你將右足舉起時,燒傷自然痊癒,而左足卻被燒傷,然後當左足舉起時,其燒傷亦自然痊癒,而右足卻再被燒傷,所有的內臟、腸胃亦皆燒著,煙從五官冒出(如眼、鼻、口等等)。第二個稱為腐屍泥地獄,該地儘是不淨之物,你以倒栽蔥的姿勢掉入其中,於是穢物充滿五官(如口、鼻等)。此外,穢泥中有很多鐵嘴蟲,它們在你的肢體上! 鑽切深入骨中,受苦無量。第三個名為“刀途地獄”,此地獄有許多部分,第一個先要通過腐屍泥地獄,然後來到一處該地充滿極鋒利的尖刀,行於其上你的骨肉皆被切成碎片,第二個亦先通過腐屍泥獄,然後你來到一箭樹林,所有的樹枝皆由武器做成(譬如:劍等),為了躲避由自己業力造成的酷熱,你進入林中,此時一陣風吹起,所有樹上的刀葉皆落到你身上,身體被節節肢解,受苦無量。其次,你來到“多面山”,很想登上山頂,然而沿途儘是八寸和十六寸長的上尖鐵樁,你渾身皆被割傷,到達山頂後,又遇到鐵嘴的鳶鳥,它們啄你的眼、口,甚至吃你的腦髓,於是你想趕快下山,乃再行於上尖的鐵樁上,在山腳又遇到鐵狗和豺狼,它們撲上來吃你的肢節,並將你撕成碎片,受苦無量。此外,在有些近邊地獄和短命地獄中,你的身體和舌頭被拉出,以長釘釘在火燒的鐵板上,獄卒以犁于上耕之。
第四個名為“灰河地獄”,通過了遍地的尖樁後,你進入此熱灰河中,通身被燒毀,你想逃離卻不可能,因為有獄卒在看守著,如此受苦無量。由思維這些地獄的極苦,並欲設法脫離,你應思維修學神聖佛法的重要,應反覆地一再細心思維。
(2)餓鬼之苦:餓鬼之苦可分為三方面,外在的、內在的和飲食的。
首先,外在的,由於不善業之力(如貪婪等),你生入餓鬼道中,雖然經常感到饑渴異常,但卻連飲食都見不到,有時看到遠處有一座飯山或一條大河,乃立刻啟程前往,由於路程遙遠,旅途艱難,受盡了身心折磨,好不容易到達了,卻發現飯山原只是一塊白色的岩石或一堆白土;河也只是海市蜃樓或一條藍色的石板而已,由於饑渴不得滿足乃受苦無量。第二種是內在的,除了上述外在的痛苦外;有時縱使真的找到了一些飯食,卻因為口小如針孔,吃不進去,努力想塞進去,嘴被撕裂,血亦滴下,非常痛苦;有時即使食物塞進嘴裏,卻無法咽下,因為咽喉細如馬尾毛,而且表面粗糙,於是咽喉被撕裂;有時縱使少許食物真被吃進胃裏,但卻無法驅除饑渴,因為胃大如山,因而更感痛苦,因為此時較以前更覺饑渴了。第三種是飲食的,當你正徘徊于四方尋找食物時,你卻遇到其他監督的餓鬼,他們追捕你打擊你! ,由於恐懼受苦無量,有時得到一點食物,卻害怕被別的餓鬼搶去,即使未被搶,自食時也會造成前述的無法下嚥等苦,有時即使咽下,由於過去業力之故,在胃裏卻化成火焰,臟腑和全身都被燒傷,火焰從五官冒出(如口中)受苦無量。雖然痛苦是如此劇烈,卻無法避免,必須一再地受這種劇苦,直到業盡為止。
為避免墮入此道,你必須細心思維,應修學能引導一切眾生走向覺道的純淨佛法。
(3)畜生之苦:思維畜生的苦,可將之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生活于海洋中大量的生物,在外海有許多生物,如魚等成群成叢而生,他們相互擠壓,有如啤酒桶中發酵的穀子。被海浪和海流沖徙著,居無定所,他們為不知走向何處、將會遇到那些不友善的生物而焦急,大的吃小的,有時小的成群攻擊大的,如海蝸牛成群攻擊魚,此外,有些生物于陸塊間的黑暗中,連自己的身體都看不見。彼! 此堆積在一起擠壓著,因此根本無法行動尋找食物,而受饑渴之苦;第二類是散居的畜生,有些是由人畜養的,或拉車或犁田或被擠奶或做許多苦工,還要被鐵鏈捆綁、被鉤棒擊打,乃至最後被宰殺吃肉。有些則被賣掉,或逐入荒野。另一些則因人類欲取其皮、毛、骨、珍珠等而被圍捕,有時被獵犬追得無路可走,由山崖上跳下,縱使身受重傷,仍須繼續逃亡,最後終難逃被捕殺的命運。畜生普遍性的苦是愚癡。經思維畜生普遍及其個別的苦惱,細心反省修學純淨佛法的重要。
2、壞苦:由於過去的業力,你可能生為天人,妙衣、美食和其他無量享受(如美麗的天女等),皆能如意。然而當天人臨死之五衰相現時,其內心的痛苦甚至超過地獄之苦,死後,一個如帝釋天的天王可能轉生於某家做僕人。身為日月天之子,其身光可照耀四大部洲,而死後可能必須轉生於陸塊間的黑暗中,伸手不見五指,苦不堪言。有些則由統治世界的大帝而淪為僕人的奴僕;就在人道中,你也可能由一個強人變成弱者,或由富人變為窮人。有時一整族的人種可能絕滅。你會恐懼遇到可恨的敵人(怨憎會苦)以及和相愛的親友分離(逡 蹌e離苦),不能得到想要獲得的,以及達成自己的願望(求不得苦),為人的痛苦不可思議;阿修羅則終日爭吵,以武器打鬥,肢體皆被切碎。具嗔恨心性的阿修羅,其心中的痛苦極大不可思議,因嫉妒天人生活之富裕美好而懷恨在心,令他們受苦無量。
3、行苦(一切事物的條件性質之苦):
人們努力從事活動和工作真是永無休止啊!而這些活動大都無目標且浪費時間和精神,你毫無意義地將寶貴的生命消耗於種種工作的準備中,想:“我必須參加這個活動,必須做那個工作。”等等,當死亡來臨時,由於已毫無目標地將生命浪擲于無意義的工作上,你會因無法完成自己的心 姸軜O大痛苦,富人有懼怕財物被偷或被搶奪之苦;窮人則為三餐溫飽而疲於奔命。總之,無論生為三界六道中的任何一種眾生,皆不能脫離苦性,因此,欲不再受這些苦痛,你必須細心思維修學純淨佛法的重要。
(二)因果律:眾生之所以生於此痛苦世間的緣故,乃因放縱於惡行――苦之因。欲去其苦,必先舍其因,簡言之,你必須思維拋棄一切成為世間因的惡行,並力事善行,即使小善亦不放過,以下分三方面來細說:惡行、功德行和無記行。
1、惡行:說到惡行,應瞭解其性質、果報以及如何捨棄它們。
惡行的性質有十種。第一是殺:經由三毒(貪、嗔、癡)的任何一種而生起殺心,然後有意地殺害任何眾生(從螞蟻、小蟲至人或胎兒皆屬之),則已犯殺。第二是盜:未經給予,偷取他人的東西,乃至是一粒米穀,則已犯盜。第三是邪淫,若與非婚姻的伴侶,或執佛法之旗者(如僧尼)或當天受八戒者,或受父母保護者,或即使是自己的妻子而于非時行淫(如白日),則已犯邪淫,以上三種屬身業。第四是妄語:基於不純淨的動機(如欲望),為達欺騙的目的,你向他人說謊,而且對方能聽到並能瞭解你的話,則已犯妄語。第五是兩舌:為達離間他人的目的,用言語挑撥其間的情感,則已犯兩舌。第六是惡口:出於不純淨的動機(如嗔恨),以強烈的言語(不論是否為事實),打擊他人的心,則已犯惡口。第七是綺語:若閒談許多懶散無意義的言語,造成身心的不穩定,形成自他修善的障礙,則已犯綺語。! 此四種屬語業。第八是貪:起於貪的動機,想要獲得他人的財勢發達等等,則已犯貪。第九是嗔:基於嗔恨心,生起希望他人受害或受苦的心,此則犯嗔。第十是不正見:由於癡心,認為無業果律、無四聖諦、無三寶等等,或不相信經典中所教的,如“善業得樂報,惡業得苦報”,此則為不正見,以上三者為意業。
其次,應思維這些惡業在今生和來世的果報,此十惡於今生會分別造成下面的果報:短命、貧窮、與配偶不和、受人批評與攻擊、與朋友發生衝突、聽到不悅的消息、言語不被他人采信、無法達成自己的願望,遭遇極大的恐懼,具邪知見。至於惡業所造成的來世果報,則決定於造業的多少。因此,少量的惡業生畜生道;中量的惡業生餓鬼道;大量的惡業則生地獄道。
最後應思維如何拋棄這些惡業:因為基於三毒而造業的結果,就是墮入三惡道,難道我們不應該下大決心,寧死亦永不再造身、口、意三種惡業嗎?
2、功德行:談到功德,應瞭解其性質、果報和如何完成它們。
首先,已如上述將十惡業拋棄後,你應以遠離貪、嗔、癡的心,盡可能完成功德行。
其次,相對于此十功德行於此生,會得到如下的果報:長壽、富有、與配偶和諧、得到美譽、與朋友關係親善、六根健全、得他人信任、己願滿足、免於恐懼、具清淨正見。十功德行于未來世最後的果報,則決定於所做的量,經由完成少量、中量和大量的功德,則分別能得到聲聞、辟支佛和究竟佛的果報。
最後,應思維如何完成這些功德,經實行此十種功德行,便能獲得三乘覺悟的果報,縱使是聲聞已解脫了三惡道和輪回的恐懼,那麼為何不努力修行功德呢!
3、無記行:無記行是指一些既非由善亦非由惡的動機所引發的行為,譬如:吃飯、做手工藝等。其果報亦屬中性。既不能帶來快樂也不帶來痛苦,只是能令未來有再喜好做此類行為的趨勢,如手工藝等。
應將此類行為轉成功德行,經由動機的力量,你可將無記行變成功德行,譬如:吃飯時可以觀想是在喂肚裏的蟲,或想自己是藉食物來強壯身體,以聞、思修學佛法。此外,也可將行坐等轉成功德,譬如:行走時,可想自己是走去見上師或去聞法,行走時,亦可觀想自己的右側有佛菩薩像,將自己的右側(好的一側)經常向著佛龕,觀想自己在繞佛。
三、執著己目的,不具菩提心。
這是說:當你見到世間充滿了如上所述的種種痛苦後,於是你想脫離它,為達此目的,你力行各種中、下等的功德,以求達到聲聞或緣覺之地,這樣既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亦不能成就利益大眾的廣大目標,同時,它可能成為求無上正覺的障礙,因為只求自己解脫是不正確的。所以,你應為一切眾生,誓求圓滿正覺,若無圓滿正確的因緣條件,此正覺的境界是不會生起的。譬如:你在冬天,既不溫暖亦無水的時候種稻,則不能生長。或是,欲得米而種麥,米亦不可得。如果你種“因”――米種,並集合其他的“緣”――水、肥料、溫暖等,米就能生長收穫。相似地,欲得圓滿覺亦然。
在Nam Nang Ngon Chang (一部Carya Tantra)“大悲為因,菩提心為根,善巧方便為緣,行者可達究竟覺。”實修時,則須修慈心、悲心、菩提心及菩薩行。
(一)慈心:修慈心的物件,包括自己的親友與自己不相關的人、敵人以及一切眾生(修親友時,最好先從自己的母親開始),下面將詳述對母親修慈心的方法:
第一,認識母親:應想現在的母親,不但今世為你的母親,同時過去許多世中,亦曾為你的母親。龍樹菩薩在給Gautamiputra王的信中說:
“若將整個大地,皆搓成松子大小,一個人曾經有過的母親,較之尤多。”
經雲:“四大海水較一位母親曾給我們的奶水還少;若將一個人,他曾累世為我們父親的身體,上下累積起來,要比梵天還高。”應以這些經文來認識自己的母親。
第二,思念她的慈悲:每次她當你的母親時,都會給你無量利益。十月懷胎時,她受沉重、疲勞之苦;你出生時,她忍受生命危險之苦;出生後,你有如一隻彎曲的蟲子,什麼也不知,什麼也不能做,此時,她以慈心保護你、照顧你,以慈眼視你,親口以美食喂你,以手指搖搖籃,親手清洗你身上的污穢,盡可能令你衣食豐足,並免於傷害。長大後,她將所有珍貴的東西送給你,為你不惜冒生命的危險,或教你寫字、讀書以及種種知識。總之,她給你一切利益,並保護你免於一切災難,你應如是思維她的慈悲。
第三,對母親修慈心,月稱大師說:“大慈心是成就利益眾生之道。”
慈心的性質是一種與樂之心:“願一切眾生具足樂與樂因”,因此,首先你應發起與生起菩提心有關的慈心:“我一定要令我慈愛的母親具足樂與樂因。”其次你應發起與意願相關的慈心:“我希望她具足樂與樂因。”最後,你應發起與祈願相關的慈心:“願她具足樂與樂因。”要以不動搖、不散亂的心如是深思並念誦之。就像對自己的慈母一樣:認識她,如上述地思念她的慈悲,並對她修慈心,應進而擴展至與自己不相關的人、自己的敵人,乃至一切眾生。
(二)悲心:如果你照上述的方法將慈心修得很好,經由修行的力量,悲心就會生起,經雲:“大悲之水流經慈心之渠,悲心由苦中生。”
修悲心先要瞭解悲心的性質,月稱大師解釋說:“將受苦的眾生徹底地解救出來,是謂大悲。”
亦即當你看到眾生受苦時,心中生起欲眾生脫離痛苦之心,修悲心時,亦應對親友人與自己不相關的人,對敵人乃至對一切眾生來修。
首先對母親修,其方法和修慈心時一樣,先認識母親並思念她的慈悲,然後以下面的方法修悲心:先觀想母親在自己面前――不論健在或已過逝,然後想:“因為我的慈母具有痛苦且離開了快樂,我一定要對她生起悲心,雖然她希望能離開痛苦和痛苦的因,而以目前的情況而言,她卻具有痛苦和痛苦的因,因為她正不斷參與更多的痛苦,我必須對她生起悲心,所以,我一定要讓她脫離痛苦和痛苦的因。”和修慈心時相同,你應修與菩提心相關的悲心,與意願相關的悲心和與祈願相關的悲心。然後再將修悲心的物件擴大至與自己不相關的人、敵人以及一切眾生。應如是繼續不斷地修去,直至自己生起非造作的真實悲心。
(三)菩提心:以這樣的方法正確地修習生起悲心後,由悲心的力量,菩提心會生起,經雲:“菩提心的根是悲心,是一種經常為欲利益眾生的心。”
你必須修學相對菩提,在此你觀想將自己和他人交換,觀想廣大如虛空般的眾生為你禪修的對象,念誦下文:“願一切眾生的苦痛皆成熟於我,願以我的功德令他們都得到快樂。”或“願一切如虛空般廣大眾生們的身心痛苦,統統成熟於我,願我所具有的一切功德、快樂、美德等等,一切! 眾生皆能獲得。”以虔誠心和決心來念誦修習之。
(四)菩薩行:一般說來,菩薩的行為或修學是避免傷害別人,並盡可能助益他人。確切地說,菩薩應修習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以令自心成熟。同時修學四攝法(佈施、愛語、依他人的能力鼓勵他人修行、自己努力修行以做他人的榜樣),以成熟有情眾生。在虛空藏菩薩經、大乘集菩薩學論、入菩提行論等經論中有極詳細的說明。
四、執著生起時,正見已喪失。
這是說,即使你已生起很好的相對菩提心,但此時仍執著境界是真實的,所以落入了斷見或常見兩種“邊”執中,而不能得到解脫,為克服對物質性和性質性的執著,必須修習止和觀,有言:苦惱可被觀慧破除,觀中有止,所以應先將止修好,修止必須不執于世間方能完成。
實修時,應修止、觀、止觀雙運:
㈠修止(奢摩他):
先到一適合禪修的處所,譬如:一個隱蔽而令人喜悅之地,且受到法王的保護,不受來往行人的干擾和傷害,此時,先安住于舒適的坐墊上,就像修一切禪修一樣,應先修皈依、發菩提心、雙腿以金剛坐姿、手結定印、舌抵上顎、背直、眼半閉,如是以正確的姿勢坐好。
彌勒菩薩說:“將身體正確地坐好後,‘止’是將心安住於心上,而不散亂。‘觀’則是要透視一切事物的真性。”
所以你應將心,一心安住于一個修止的物件上――不論是內心的物件或外在的物體(如:黑色珠子)皆可。在月燈三昧經(Samadhiraja Sutra)中,Uttara Bhadra 長者說,應以佛像或觀想佛像做修止的物件,雖然不論將心一心安住于一粒黑珠子或佛像並無差別。然而在觀想佛像時,能섡 钅銘浧鸱鹜樱겹矢ﲾ吖?拢곒虼耍곔诖藪裼眠@個方法。
在你面前虛空中觀想一寶飾莊嚴的座椅,其上有一個雜色蓮花,花上有月輪,其上坐著釋迦牟尼佛,身純金色,右手觸地印,左手以禪定姿勢,身著番紅色袍子,雙腿金剛坐,應如是觀想,你可觀想他的全身,尤其應將觀想集中於其兩眉間的白毫上,也可觀想阿彌陀佛身紅色,雙手結定印,其他如寶座等與釋迦牟尼佛同。
所以在修觀前必須修止。正如前文中所引述的一樣“應先將止修好”,當你將“止”修好之後,可將止轉移至任! 何物件,當你可以將心經年累月地安住于任何物件時,這時你的“止”可謂修好了。然而“止”本身並不能解決痛苦,欲除苦還必須修觀,經由分辨的觀慧透視一切心物現象的真性,其心了悟了遠離一切邊見(譬如:有、空、常、無等)是謂“觀”。“止”已如前述,下節將討論“觀”。蓋經由觀慧透視的對象,必先以“止”的功夫令之一心安住於心前。
㈡觀慧(毗缽舍那)
觀慧的修法包括三個部分:第一,將一切外在現象皆視為心造;第二,視心為幻化;第三,視此幻化不具任何本性。
第一,將一切外在現象皆視為心造:所有外在的境界或我們所見到的種種,譬如:馬、象、男人、女人、牆壁、瓶子、衣服等等,皆非無因而生的,亦非偶然而有,更非上帝、四大或原子所造,或佛的化現等等。這些外境生起的原因是,我們無始以來將對種種客體的癖好或印象置於心中的(習慣)力量產生的。你自己的心才是這些境界的創造者,你必須如是思維:除了你的心之外,沒有其他的創造者,對此你應修習之。
第二,視心為幻化:月燈三昧經雲:“正如同由魔術師所變的各種幻化外境(譬如:馬、象、車……等等)是不真實的,一切法也應如是地被認識。”
正如經中所說,所有前已解釋的各種外在境界乃如夢如幻,譬如:雖在夢中,你也能經驗到種種喜悅或哀傷,但大家都知道,這些不是真實存在的。所以,你應知這些外境只是存在於一種相對的外觀層面上,如同鏡中像一般。你必須不斷地反覆修習,直至你對此已有相當認識(或對此有一種信心或體認)。
第三,視此幻化不具任何本性:雖然這些境界(如幻的各種境界)只是相對地、外觀地存在著,但它們的顯現仍是不斷滅(noncessating)的,然而若從究竟真理的層次來觀察它們,則找不到任何存在的東西――連毛端百分之一大小的東西也沒有,你必須修習這個觀念。
㈢止觀雙運:
依次地將一切外境皆視為心造,視心為幻化,視此幻化不具任何本性後,你已肯定地達到一切事物皆空的覺悟――一個徹底遠離一切心造之“邊”(mentallv- created extremes )(譬如: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的境界。將了悟此之心和一切事物之真性無二地溶合在一起,使它們溶合一味,如水投入水中;熔化的奶油溶入熔化的奶油中一般,你應一心地修。經過這樣經常的修習,你會逐漸地習慣於真理,經由了悟空性產生的無緣大悲會自然生起,會對尚未能覺悟此空性的眾生生起無緣大悲。此外,執著事物為實有的錯誤消失了,一切幻化的境界皆成為本覺智(primordie wisdom),這樣你會達到究竟覺悟的境地,具足圓滿三身。
結論:回向功德
在每座禪修後,應將禪修中殊勝三摩地的功德,以及自己和他人於一切處(種種因緣)所集的各種功德回向。回向的目標是究竟佛果,回向的物件是如虛空般一切有情,回向時應有這樣的認識:功德和回向皆如夢如幻。做上面的思維後,念下面的回向文:
經由此功德,願一切眾生皆積福修慧,皆得由福、慧生起的三身。
在此你可以念任何經論中的回向文。
(偉大的金剛持上師和密咒持貢噶・列巴(Kunga Lekpa),他擁有許多珍貴的教法和覺悟,他向法主諾千・貢噶・桑波請得此法。我是將這位神聖喇嘛腳底的塵土頂在頭上的比丘貢噶・萊玲(Kunga Lekrin),曾經聽此教法兩次,我谡 ⒅껓浵拢瑏K呈予法主(諾千・貢噶・桑波)過目,經認可無誤(括弧中的說明是由第一世的親尊仁波切――蔣揚親尊・汪波(Jamyang Khyentse Wangpo)所作))。
“遠離四種執著”修心法(進入奧義之鑰)詳釋(哥蘭巴・蘇南・桑吉)
http://huaib.com/news/mizong/zhinan/2009-03-03/36325.shtml
大智如聖道遍一切無不知 如月光之大悲是眾生頂岩
神聖事業是滿眾願如意寶 賜予眾生功德之無比怙主
釋迦師子(釋迦牟尼佛)我敬禮!
三世諸佛智慧之總集 文殊師利我敬禮
三界一切眾生之怙主 觀音菩薩我敬禮
於末法以人身道眾生 薩迦尊者(貢噶寧波)我敬禮
以及不難知名諸聖賢眾 我皆一心而敬禮
此文是我應一位心地清淨的請法者而說,他由過去所積的功德力,今生得人身,很自然地生活富裕,事業興隆,並為佛法活動盡力,是佛法的護持者。這個殊勝的教法屬大乘。說到這兒,究竟圓滿的佛陀,為利益一切眾生,不待眾生之請為眾說法,所說的教法與所教化物件的根性相合,所有這些教法皆包含于波羅蜜道和金剛乘道中。前者(波羅蜜道)又包括兩種:第一,依主要經典及其論著的教法修行。第二,依精國的口授教示修行。
第一,如果你依主要經論修行,那麼在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中說:般若波羅蜜多經的意義是以八種現觀為此道之次第。在其經莊嚴論中說:“各種大乘經的目的是為了顯示哲理和對法的信心等等,這些是道之次第。”
聖龍樹在他的寶行王正論中說:“首先是要成就轉生善道和一些(人天)快樂,然後經由修習信心和智慧完成解脫道之次第。”
提婆尊者說:“若將超越的解脫自己的目標,此超越的解脫沒有四種不正見(認為自己是常、樂、我、淨的),行者就能消除障礙的苦信苦因――究竟真實之甘露,是謂道之次第。”
寂天大師說:“基本圓滿人身(具八有暇和十圓滿),行者修六波羅蜜(菩薩道之本),並將此與完全清淨的祈願相連,是謂走向覺道的次第。”
阿底峽大師說:“根性小的行者放棄對此生的執著,而得來世利益;中等根性的行者捨棄輪回中的快樂果報,達到自我解脫;大根性的行者,為利益一切眾生而求達於佛果;此三類行者是道之次第。”
月稱大師說:“一般行者修此三法――悲心、菩提心、無二心――則能成為聖者,然後修行十波羅蜜、經菩薩十地,這此地完成佛陀三身(化身、報身、法身)的道次第。”
雖然這個由大師們解釋大乘經典形成的傳統極莊嚴、偉大,但唯有智慧高的行者能理解。
第二,是修行口授的要義:一般說來,這類都很多,而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由金洲大師傳給阿底峽尊者的教法;第二種是文殊菩薩傳給薩迦巴喇嘛(貢噶・寧波)的教法。
第一種教法的內容包括:思維求得修學必要條件的難得,死和無常行為的因果律,世間的過患等,經由思維此四者,行者能成為發起菩提心的法器,經由修學慈悲心的前行法相當時日後,然後修正行,此正行主要是修自他交換的菩提心,有時亦修習絕對菩提心,關於此道的分支修法有:將不利的環境轉入覺道、修行之徵兆、修心之誓約、修心之戒條等。基於這樣的修行,行者對於完成長遠的大道會有一些小小的明確徵兆。在西藏,阿底峽尊者只將此教法傳給其法友卓東巴,卓東巴又只將之傳與三位珍貴的兄弟,經引三兄弟這個教法廣傳開來,在西藏雪嶺間的隱處,此道如日月般地有名,欲瞭解此法,須看其他的人的作品,如嘉色・確縱! 及其弟子及須努・嘉確。
第二種,就是怙主文殊師利傳給薩迦巴喇嘛(貢噶・寧波)的這個教法,此法的要義雖與前者同,但其所教的內容及所含意義的層次,則較前者為多。當大喇嘛薩迦巴・現噶・寧波十二歲時,修習文殊師利法,六個月後親見怙主文殊師利,他告訴薩迦巴說:
“若執著此生,即非修行者;若執著輪回,即無出離心;
執著己目的,即失菩提心;若執著生起,正見即喪失;
這幾句偈,將波羅蜜道的修行完全摘要地包括了。這四句偈的意義是:遠離對此生的執著後,你的心趨向於法;遠離這世間的執著後,你行於法道上;遠離對自己目的執著後,道上的錯誤被清除了;遠離了四種邊執後,幻境顯現為根本智。
一、遠離對此生的執著後,你的心趨向於法。
此法包括前行、正行、附行三部分,前行是思維獲得修法條件的難得,正行是思維死和無常,附行是思維行為的因果。
第一,思維獲得修法條件的難得:先座于一舒適的座墊上,皈依上師三寶多次,並祈禱自心趨向於法等等。
俗生起“為救度一切眾生,我必須成佛”的菩提心,應如是思維:
(一),由此身本質的觀點,觀此身具足八有暇及十圓滿是多麼能得。
(二),從因的觀點來觀察,因為得人身必須有修功德之因,此因是非常難得的。
(三),由數目多寡的觀點觀察六道中,下道的眾生皆較其上道的眾生為多,欲真各曉,可觀夏天大樹洞或隱蔽處所之昆蟲。較之全人類尤多,故各人身難得。再從譬喻的觀點來看,其難如將豆粒拋向牆壁而能粘於其上,難得烏龜伸頸入于大海中隨幾漂流的木軛孔中,所以一旦如今我得到了條件具足的人身,一定不能耗費生命,要好好地為來世的利益而努力。
第二,思維“死和無常”,首先仍修皈依和發菩提心,然後作如下的思維:沒有一個生命出生之後能夠不死的,死쨡 潜厝坏模겶说貙?篮筒凰罌]有保證,因為死的因緣多,生的因緣少,故死是必然的,死亡來臨時,沒有任何方法(譬如:吃藥和宗教服務)可以避開它。此時,什麼都無用了,死後,你的僕人,財富皆帶不去,唯有佛法能跟著你,所以必須遠離對此生的執著,這是令人趨向法的主要方法,因此,縱使你現在吃著美食,穿著錦衣,周圍環繞著僕從,仍應如是思維:雖然目前看似如此美好,但總有一天要與這此分離的,屆時我必須獨自離去,所以這一切都沒有什麼意義和價值。”於是你離開了對此生活的執著。
第三,是思維行為的結果,修皈依和發菩提心後,作如下的思維:“我雖已得到如此難得的修法必要條件,但此身是無常的,因此在死之前,我必須捨棄一切的不善,並盡累積功德,因為造十惡的果報是生於三惡道中,果必緣於其因,如殺生得短命報、偷盜得貧窮報等等,instrumental因是指習慣於犯某一種特殊惡業,使人有再犯該項不善的意願。這些惡業的果報也會生於三惡道中,無由得解脫、果報環境則是骯! 髒難聞之地,如是思維後,則極樂意捨棄這引惡行。同樣地,行善的果報則生於快樂之界,果亦應於因,如不殺生得長壽報等等,行善的instrumental因是喜愛一再地做某種善業意願,環境的果報則是生於香潔之地等等,所以我一定要完成這些善業。”尤其是瞭解了什麼應該接受、什麼應拒絕的因果律後,必須將之付諸實行。
二、遠離對世間的執著後,你行於法道上。
天此你應思維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過患。修皈依和發菩提心後,思惟:“三界世間的性質不外是苦。在熱地獄中受火燒刀割等苦,在寒地獄中受極寒之苦,骨肉皆裂成碎片;在近邊地獄則受火炭遍地等苦。如果,這些苦讓我現在的身體來承受,真是千分之一也受不了,餓鬼、渴、寒、熱種種艱難和恐懼之苦,畜生受相互啖食之苦,人們飼養的畜生則受苦役和宰殺之苦。至於人,高貴變成低賤的,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這些和其他種種苦是! 可以立刻見到的。欲界天人,當其臨終的衰相現時,內心的痛苦較之地獄價值 生肉體的痛苦尤劇,至於色界和無色界的天人,雖然他們目前不會直接感受到痛苦,但有一天他們必會墮下下去,遍嘗下界之苦,故此三界之存在皆不離苦的本質,因此我必須捨棄整個世間並求達解脫之地。若將本節與三士(三種根性的行者)道次第相比,則相當於完成了中、下二士(小根和中根性的行者)道:依據金洲大師的教法,以上完成了基礎加行之‘四法’”。
三、遠離了對自我目的的執著後,道上的錯誤被清除了。
在此你應修行:(1)慈心(2)悲心(3)菩提心。
首先,只求自己由世間的痛苦中解脫出來是不應該的,你應如是思維:“三界一切眾考皆曾在多種情況下為我慈愛的父母,特別是我今世的母親,首先她懷我於胎中,出生後,我脆弱得有如一隻小蟲,她撫育我,慈悲地給我衣食等並保護我。回憶母親慈愛的偉大,我一定要她幸福安樂,並考慮到你的其他親人、迫害你的敵人乃至三惡道中受苦的眾生等等,從無始以來的輪回中,他們亦曾多次為你的母親,慈愛的對待你。”如是思維令心中生起“讓他們皆得安樂”的慈心。
第二,修悲心:同樣地思維今世母親對你的大慈愛,以及你必須助她遠離痛苦。因為目前她具有痛苦的性質,你應生起悲心,如是思維:“若她能離開一切痛苦,不是很好嗎!我必須將安置於無苦的境地!”同樣地,思維一切眾生,過去亦曾給你相似的慈愛,應思維生起“令他們亦皆遠離痛苦”之悲心。
如果你不能由衷生起這兩種心――慈心和悲心,則菩提心不會真正生起,因為此二者是一切大乘教法的根本,你必須努力修學。
三,修菩提心:包括:(1)願菩提心(2)自他平等菩提心(3)自他交換菩提心。
關於願菩提心,你應如是思維:“雖然我希望三界父母皆得快樂,皆離痛苦,但目前我卻無此能力令其實現,不僅我不能,世間的大人物,如梵天、帝釋等,以及超越世間的聲聞、緣覺們也不能,唯有究竟圓滿覺悟的佛陀具此能力,故為了一切眾生的緣故,我必須成佛!必須令世間海中所有慈愛的父母們皆得解脫・”成佛沒有其他的因,如果你心中真正生起了菩提心,那麼所須做一切修行的功德,都成了達於究竟! 覺悟的因。因此,在大乘經典中經常有讚歎菩提心的文章。
其次是修自他平等,你應思維:“正如同我要幸福安樂,一切眾生也要幸福安樂,因此,如同我要成就我的幸福安樂一樣,也必須成就一切眾生的幸福安樂;而我不要痛苦,一切眾生也不要痛苦;因此,如同我要除去自己的痛苦一樣,我也必須除去一切眾生的痛苦。
最後,是修自他交換,觀想現世的母親在自己面前,然後如是思維:”我母親對於我這樣慈悲,而今她處於苦惱的性質中,我應對她生起悲心,願母親所有的苦痛和惡業皆成熟於我;我,由我來承擔;願我的一切幸福和功德成熟于母親,令她成佛!擴之,你應對其他人和親友或只是相認識聽聞過的人,曾經傷害你的敵人乃至惡道受苦眾生等等,均思維習之。最後你應修習將一切眾生廣大的痛苦統統集中於自身,並將自己的幸福t 功德給予一切眾生,同時願意此成眾生瑞士如意和究竟成佛的因,這是大乘修行的心要和三世諸葛亮佛的密教,至於所以要如是修的理由,此教法之戒律和除去疑惑的修法則未提及,因為實在太多了!
在修願菩提心之前,當然仍應先修皈依和發菩提心,此外,應好好地修對上師的虔誠心,每座修行後,都應以回向偈或其他祈禱文為結束。平時不論行時、睡時、坐時皆應保持不失念。
四、遠離了四種邊執後,幻相顯現為本覺智。
依據其他的口授傳承,此項是由修止和觀慧予以完成,觀慧之修習又包括修人無我和法無我(現象之無我)等等。
於此傳承,在禪修時有三種修法:
(1)視一切顯現皆是自心(2)視心為幻化(3)視此幻化不具任何本性。
在禪修後的時間裏,應視一切顯現之境界皆如幻如夢,而不去執著。至於這些修法,如果不遵照上師的指示,而只依自己的喜好去修,那麼你的根本迷惑會增加,無法只從經典(文字)中瞭解此,所以在此不解釋這個教法。
但是為了暫時的利益,你雖然修了一切功德,自己卻一點也不傲慢和自滿的認為:“我是做功德的人,這些種種功德都是我做的”。這是很重要的,然而毫無自炫之意,為了鼓勵他人修行。而說:“我曾做此功德。”則無有過失。因此,在完成某種功德及執行日常的世間工作時,若能經常記得:“這是幻化的”、“這是一場夢”,則會成為理解究竟其理之正因,所以將此經常駐銘記於心,是非常重要的。
覺悟之道有四個次第:
首先,經由完成利益未來世的行為,心趨向於法。
第二,由捨棄世間完成於解脫道,你行於法道上。
第三,由捨棄小乘而固守大乘,道上的錯誤被清淨了。
第四,捨棄了一切心造之邊執:將心和實相的究竟性結合,幻現顯現為根本智。
這些都是修道的重點,應認真修行。為善用目前的“身業”,你應修禮拜和繞佛;為善用“口業”,你應念佛菩! 薩的贊偈和讀深奧的經典;為善用“意業”,你應修慈心、悲忙亂菩提心;為善用財富,你應佈施三寶並尊敬僧伽。如果你以清淨的祈願決心成佛,必能得到究竟覺悟,覺悟中具有一切無染的品質。
再以偈頌的方式將其意簡述如下:
第一既然已了知,修學佛法人身寶,難得無常易壞失,應努力斷惡修善。
第二既然已了知,生死海中無量眾,皆入海怪口中苦,應出離求涅盤地。
第三既然已了知,虛空眾生皆父母,曾與慈愛利益樂,應以慈、悲、菩提心,成就利他之目標。
第四既然已了知,凡所顯現皆自心,此心幻化因緣聚,幻化離一切心造(之邊執),應修究竟之真理。
供養三寶不失時,捨棄惡行修佈施,三輪(行者、行為、行為的對象三者)體空淨回向,必能圓滿究竟願。
我編此大乘精要法的目的,是要將它獻給你這位護法,以幫助你修行,願你修行此法,眾願皆得滿足,
[拉魯多傑是一位現居士身的菩薩,他供養護持修法者,對珍貴的教法具有不動搖的信心,他向我請求關於神聖佛法的詳細教示。]
於昂宿星座升起的第三天(十月~十一月),在位於多康的一處神聖隱居所,我――薩迦派比丘蘇南聖吉依據經典造此教本,願吉兆和加持登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