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大手印之燈》推薦文 ~ 丁乃竺




大手印之燈

  • 作者:策勒.那措.讓卓(Tsele Natsok Rangdrol)
    英譯:艾瑞克.貝瑪.坤桑(Erik Pema Kunsang)
    中譯:普賢法譯小組(Samantabhadra Translation Group)
    ISBN:978-986-6324-46-8
    出版社: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頁數:256頁
    尺寸:16x22 cm
    裝訂:平裝
    內文印刷:黑白

    購書劃撥
    戶名: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帳號:18887793
  • 原價:NT$ 380 元
  • 售價:NT$ 380 

 
 
 
 
 
 
 
《大手印之燈》推薦文

 丁乃竺 

生命,因無常而備足珍習;人身,若暇滿則稀有難得。佛陀曾說,時刻思惟無常,即是修持的精要;而此人身,唯有用以修持,方能稱為殊勝。

《大手印之燈》的作者策勒.那措.讓卓,是十七世紀著名的噶舉和寧瑪傳承大師,在本書中便揭示了從恆觀無常到善用人身的整個修道歷程,以及在這段旅途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偏差和覺受、成就。他特別將五道、十地、大手印四瑜伽的實修覺受,與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四善根、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金剛持地果位做了相當清晰的次第對照,讓行者能夠明白自己於修道上所處的狀態和程度,並了解自己所需開展的內涵和特質為何。

大手印、大圓滿,和大中觀這三個法門,都屬於修道的頂峰,所證得的境界並無不同,只是趨近的方式各有特色。祖師有言,無論是修空性或悲心,彼此是相通且相輔的,空性見的修果將生起悲心,悲心觀的修果將證得空性。因此,無需因為法門名稱的相異而各執己見、爭辯不休,佛法的修持重點都是為了體悟自心本性,進而成就證悟並自利利他。就如宗薩欽哲仁波切(《近乎佛教徒》等作者)所說,就像是洗衣服,無論你用哪個品牌的洗衣精,重點都是要把衣服洗乾淨;當衣服清潔了,自然就不需要洗衣精了。此外,無論是髒污之時、清潔之時,衣服都在,本身並未改變,因為衣服本來就是乾淨的。同理,我們是利用各種法門來清除遮障、明心見性,並非從外面找到個什麼而稱之為佛果。關鍵是,我們要相信這個清淨的過程是可能達到的,否則,洗衣精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心是明鏡台」和「明鏡亦非台」,究竟孰是孰非,端賴要從哪個角度來看──未洗之前、清洗之後,本質上來說,衣服都是衣服;但只要我們還在修道的過程,就仍應依循次第、按步進行,以免因為求取速成而落入世間八風的誘惑而不自知。關於這一點,作者在《核心之要》也一再強調,若有虔誠心,便能領受上師的加持,並藉此識得心的本貌。而為了求取上師的加持,最重要的便是修持能夠淨除遮障和累積福智資糧的法門。為本書寫序的頂果欽哲法王(《證悟者的心要寶藏》等作者),是我和外子的主要上師之一,也是當今十四世達賴喇嘛和許多重要導師的上師之一。他在一生當中,單單金剛乘特有的淨障集資前行法(或稱「四加行」,各十萬次)便完成了三次以上,嚴謹禪坐的山居閉關也累積了三十多年的光陰,正是這種精進勇毅、次第修持的精神,使他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上師之一。而他的根本上師蔣揚.欽哲.確吉.羅卓(十九世紀不分教派大師蔣揚.欽哲.旺波的轉世)曾告訴智慧空行康卓.慈琳佛母:對上師具足虔誠,對眾生懷抱慈悲,則能於臨終之際無有畏懼。

因此,相信衣服可被洗淨、相信佛果可以達成,於師具虔心、於眾具悲心,於己則願求證得自心本性,確認在那無造作、無阻礙、無界限的空明狀態當中,慈悲與智慧將自然湧現。於是,我們便能安然地坐在竹慶本樂仁波切(《叛逆的佛陀》等作者)稱為「心靈咖啡館」的禪堂中,鬆坦地坐下,品嚐由上師為弟子特製的咖啡──無論甜苦冷熱、或添加香味來吸引我們喝下,並和我們的心展開一場面對面的交流,不管心要說什麼,就讓它說吧。當心最終說完或說夠了,我們便能進入宗薩欽哲仁波切所說的「究竟的閉關」:於前念已末、後念未起之中的間隔,盡可能地保持安住。那麼,我們必然有機會看到,祖古烏金仁波切在《如是》與《彩虹丹青》等書中所引介的──鮮活的覺性。

願我們皆能得見之、安住之、開展之!


丁乃竺  口述/
楊書婷  筆錄/
藏曆水蛇年佛陀天降月釋迦牟尼佛日(2013122)




  • 另請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