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前者在於隨時、隨地、隨誰、隨事都可來做;後者在於,被我執綑綁的心,怎麼都看不見值得感恩的對象,不是遺忘,就是忽視!Appreciating everything is the easiest and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to do. Easiest in the way that you can do it whenever, wherever, whoever, however you are. Difficult in the way that the ego-clinging mind never gets to see the real object of appreciation. It always forgets or neglect such a thing.
噶瑪善念
明就仁波切出關後的英文開示:閉關初期遭遇的瀕死經驗、死亡與中陰禪修及其帶來的改變,並教導感激、感恩的修持(18分鐘)-附妙琳法師中譯
http://learning.tergar.org/…/mingyur-rinpoches-monthly-teac…
http://learning.tergar.org/…/mingyur-rinpoches-monthly-teac…
扎西德勒!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跟我個人修持相關的教法。最近很多人問我:你閉關的經歷怎麼樣?請跟我們分享一些這幾年你在山上閉關的禪修經驗。現在我就談一點自己閉關第一年的經驗,希望能對你有幫助,因為這些經驗確實幫助了我自己。
我的歷程從一個對閉關非常強烈和美好的期待開始:我想行走街頭,不帶任何計劃,不作任何安排,從一處遊走到另一處。帶著這樣的期待,我興奮的啟程了。我從菩提伽耶德噶寺離開,到了瓦納那西。我來到瓦納那西火車站,那是個不大的火車站,佔地很小,外面有些空地。在印度,你可以睡在火車站裡面,因此我很想嘗試那樣做。火車站有很多人,尤其是沒錢住旅店的窮人。我到了那裡,想著能露宿街頭。事實上,那非常困難。我心裡認為這是OK的,但我的感受、我的身體說這不OK。我感覺害臊、尷尬,覺得每個人都盯著我看。甚至有警察經過,也打量我。我還是嘗試待下去。幾小時之後,我待不住了。我搬到樓上的房間,租了一張床,那並不很貴,當我搬進去--哇!頓時感覺好多了。第二天,我還想待在街上,於是下樓回到街上。這一天我在街上待了更長的時間。這是因為我有很多的執著,強烈的執取,我不能真正放下對身體、食物和舒適房間和環境的執著。因為我成長在良好的家庭,有著「仁波切」的名號,每天不愁衣食溫飽,待遇優渥,人們待我像對待王子一般。突然間流落街頭,是很困難的,很難放下這些執著。雖然第二天我在街上待得比較久,但最後我還是住進旅店。這樣在火車站住了兩天之後,我去了拘屍羅。我想繼續露宿街頭,但辦不到,還是找了個便宜的房間。同時,我開始訓練自己放下所有的習氣,試著融入環境──不同的環境。幾天之後,我的錢快花完了。我帶的錢不多,很快就所剩無幾。我便想說這是很好的機會,因為沒錢了,我就無法再住旅店。我開始街頭的生活。第一個晚上很困難,滿街的野狗,即使我起身去上洗手間的時候都被野狗追逐。但我捱過了第一晚。之後我開始了沒有錢和食物的生活。剛開始我還有錢的時候,我會去餐館吃東西,後來沒錢了,就去餐館乞食,請他們把剩下的食物給我。他們答應了,叫我傍晚再去。於是我照做了,得到了餐館剩下的食物。可能是飲用水的問題,我患上瘧疾,上吐下瀉, 如此兩天下來,感覺自己快要死了。一早醒來,我起不了身,感覺全身無力,漸漸動彈不得。感覺死亡臨近,於是我下決心:好吧,我要死了,就放下吧,面對死亡。於是我試著坐直身體,開始做臨終和中陰的禪修。中陰的意思是死後、投生前的階段。我做了所有這些修持。慢慢我感覺身體知覺開始消融,我看不到、聽不到,我不清楚是否身體已經癱瘓,但心非常清楚。我看到一些色彩,感覺下墜,逐漸到最後,心更清晰了,非常明晰,沒有概念,沒有念頭,沒有瘋猴子的心,一切都消融其中,同時有如陽光燦爛的無雲晴空,非常明亮且廣闊,無比喜樂,我就安住在那個狀態。不知過了多久,突然我認識到:現在還不是我要死的時候。當這個念頭出現,而後更加強烈,我突然開始有了身體的感覺。之前我的心非常清楚和開闊,但隨著念頭,我的心下沉變窄,覺知到身體。慢慢的,我可以睜開眼睛,可以聽到聲音,能活動身體了,接著我站起來,想找水喝,但隨即昏倒在地。後來有人把我送去醫院,醫生給我打了點滴。那次經驗之後,我感覺非常歡喜,習氣和一層層的執著都逐漸消融了。所有我看到的,聽到的,甚至走路的時候,都感覺美好和愉悅。我心中生起深切的感恩和對周遭一切的感激,甚至對呼吸,都覺得感恩。感恩能看到一棵樹,那跟以往同樣的一棵樹,但在我看來它更加清新翠綠,彷彿是從喜悅和愛生出的。自此,我開始真正享受街上閉關的生活,可以和乞丐待在一起,可以住旅店,可以行走在路上,也可以住在山間,遊走四方,健康也一直很好。自從那之後,我的經歷都棒極了。健康無恙,一切都很好。
現在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那是我個人非常殊勝的經驗,也許你會想:為了得到那樣的殊勝體驗,我也需要有頻死經驗?或是像我一樣在印度露宿街頭?我的回答是:不必要。我想你會在自己生活中遇到類似境況。比如悲傷心碎的經驗。這很普遍,不是嗎?我們都有一些期待:我的未來應該怎樣?幾乎是在潛意識中計劃著未來。應該這樣,我要那樣,我希望這樣…… 我們試圖去控制未來。這不只在我們的智識心裡,也在我們的潛意識當中,如同一種信念。一切都很堅實,一當它動搖,人們就失落沮喪,很多事情開始混亂。但是,我想,我的想法是:這其實是最好的一個修持機會。如果你運用這樣的境遇作為禪修的助緣,或用禪修去對治,我想那是最好的修持機會。你會遇到類似我之前的情況。同樣,比如失業或親人過世,或身體病痛等類似的境況。如果你能夠面對超出你預想和期待的困境,那就是修持禪修最好的機會。如果這時你能用上禪修,看到自己的執著,而超越它,過後你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和感恩。
或許,我應該給大家一個修持感恩的簡單的實修功課。這個感恩的功課無需等到你心碎或失業的時候,雖然它們會幫助你斬斷執取,但你現在可以做的修持,是每天去開展感恩之心,讓它一點點擴展。嘗試去感恩生命,感恩你的呼吸:我能呼吸,多好啊。或是當你看到任何事物,都去感恩自己感官健全,能夠看到, 看到樹木、山林、房屋、人,感恩自己能夠看到,感恩自己能夠聽到,感恩能得到和享用食物…… 這些基本存在於我們內在的能力,我們平常都忽略去感受和感恩,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現在你開始去看到它們,每天至少列出三個自己感恩的事物。有些人認為自己沒有什麼值得感恩和欣賞的,自己不具備良好的特質。實際上,每個人都已具備。你可以想說自己不具備好的特質,這就很棒了。不是嗎?你有能力去思考自己是否很好了,這就值得感恩。你已經具備了這麼一點。因此,去做這個小小的練習:每天看到新的感恩的對境,也可以在生活中不時轉換感恩的對境。好的,謝謝!
明就仁波切四年的山林探索歷程,帶給您什麼感觸?~~
在這篇首次的獨家專訪中,明就仁波切透露在他成為遊方瑜伽士的四年中發生了什麼事
─文:《獅子吼》工作團隊/2015/11/27
-中譯:台灣德噶志工
前言:回顧2012年3月,我們刊行〈遊方行者〉一文,報導藏傳佛教導師詠給.明就仁波切消失在我們眼前去進行4年遊方閉關的秘密計畫。11月初有了消息,仁波切回來了。現在,《獅子吼》獻上這篇明就仁波切回來後,即時由其資深弟子進行的獨家專訪。
問:仁波切,是什麼啟發您去進行這種遊方閉關,跟印度的苦行僧一起在街上生活,及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山洞裡禪修?
仁波切:我完成過傳統的三年閉關,但從孩童時代起,我就有一種非常強烈的願望,想要從事遊方閉關。我喜歡山,喜歡山洞,並且受到過去一些偉大禪修大師以及我的上師如紐修堪仁波切的極大鼓舞,他們做過這類的閉關。
問:為什麼你沒把計畫要做的事告訴任何人?
仁波切:我父親祖古烏金仁波切告訴我,他曾想做這種個人獨行的遊方閉關。但當他準備要去的時候,弟子們就懇求他回到寺院,他的上師們也鼓勵他留下來。他跟我說,如果我真的想做,就不要跟任何人談起。他說:「直到閉關回來前,不要跟任何人說你在做什麼。」
問:從一個安居寺院的重要佛教導師,變成一個隱沒無名,在印度街上乞討過活的印度苦行者,是什麼樣的狀況?
仁波切:我有強烈的決心,要去過流落街頭的生活,但太過天真的以為馬上就可以做到。放下僧人身分的認同是一回事,並且當然我也要放下想要舒適、食物、基本生活需要的欲求,甚至必須放下安全的欲求。這是實修放下的好辦法。
問:您最好的體驗是什麼?
仁波切:實際說來,是在拘尸那羅發生的瀕死經驗,這裡是佛陀般涅槃的聖地,時間就在我開始閉關之後沒多久。我在上吐下瀉中病得很嚴重,有一天我的健康極度惡化,確定自己就要死了。
當我重病時,感覺像是穿越了某種固實的執著-對我的身體、我的舒適、我的衣袍、甚至對明就仁波切這個概念的固實執著。我慢慢的放下、放下、放下、放下。最後,連自己也放下。我想:「如果我就要死了,好的。如果現在就要死了,沒問題。」那一刻,我沒有絲毫恐懼。
我經歷了某種消融經驗,就如經典所描述,並且和我的肉身完全失去了連結。接下來我有了殊勝的體驗,這裡面沒有念頭、沒有情緒、沒有概念、沒有主體和客體。心澄淨而醒覺,像是有著太陽閃耀的藍空,全然澄澈而且遍在。很難、很難描述,沒辦法確實化為文字。
然後到了某個時點,有個念頭出現:「好的,這還不是我死亡的時刻。」某方面這和悲心有關。然後我又可以感知到自己的身體,之後張開雙眼。我站起來,想去打點水,接著突然就失去意識,摔倒在地。我在一個地方性的小診所醒來,發現手臂上打著葡萄醣點滴。第二天我復原了,離開診所。
問:此後發生些什麼?
仁波切:這次經驗以後,我的心感到非常鮮活,禪修真正進步了。我可以感恩一切,所有抗拒都消失了,感覺自己好像與週遭合而為一。我可以回到街上,可以隨喜任何事物。在此之後,再沒有碰過什麼大問題。
問:您接下來幾年的閉關如何過來的?
仁波切:夏天我會前往喜馬拉雅山區,到佛教聖地像是措貝瑪湖、拉達克等,冬天則下到平地,在印度和尼泊爾山脚下平原的佛教和印度教聖地度過。
最棒的是可以自由遊走,沒有承諾、任務或行程的羈絆。這是完全的自由,就像鳥飛在天空。當然,這不是說沒有任何担心的事,我沒有家,時不時身上沒有半毛錢。我會去乞討,人們會給一些錢或吃的東西,而有時候人們就只是叫我走開。
我讓自己的禪修保持單純,不修什麼大的儀軌,身邊只帶了少少幾本典籍。在一些山洞裡,我甚至沒有佛壇,連一張佛像也沒有。非常簡單。
問:現在您回來了,這些經驗會如何改變您教導佛法的方式?
仁波切:我想用更為經驗式的風格來教導-不只是禪修和修持,也包括行為舉止-三者合一是非常重要的。或許過去我對見地和禪修更多著墨一些,現在我想強調禪修如何轉化我們每天的生活,頭腦、心、以及行為,三者一起。
我覺得真正可以在感恩和隨喜中發現快樂。任何事物都是明性、愛、與智慧的顯現。這與金剛乘佛法的主要見地有關:我們全都是佛。此一證悟本性不僅僅在你之內,也遍在一切處。你能夠看見它並且由欣賞它,這就是快樂的主要因素-感恩和欣賞。
這次遊方閉關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我禪修了很多年,並且當然我是個禪修老師,但我仍有微細的傲慢、微細的自我。現在,藉由這個閉關經驗,我感覺自己很自由,就像翱翔天空的鳥,我很自由,可以飛翔在任何地方。(這不表示我會飛,好嗎?別認為我會飛!)
─文:《獅子吼》工作團隊/2015/11/27
-中譯:台灣德噶志工
前言:回顧2012年3月,我們刊行〈遊方行者〉一文,報導藏傳佛教導師詠給.明就仁波切消失在我們眼前去進行4年遊方閉關的秘密計畫。11月初有了消息,仁波切回來了。現在,《獅子吼》獻上這篇明就仁波切回來後,即時由其資深弟子進行的獨家專訪。
問:仁波切,是什麼啟發您去進行這種遊方閉關,跟印度的苦行僧一起在街上生活,及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山洞裡禪修?
仁波切:我完成過傳統的三年閉關,但從孩童時代起,我就有一種非常強烈的願望,想要從事遊方閉關。我喜歡山,喜歡山洞,並且受到過去一些偉大禪修大師以及我的上師如紐修堪仁波切的極大鼓舞,他們做過這類的閉關。
問:為什麼你沒把計畫要做的事告訴任何人?
仁波切:我父親祖古烏金仁波切告訴我,他曾想做這種個人獨行的遊方閉關。但當他準備要去的時候,弟子們就懇求他回到寺院,他的上師們也鼓勵他留下來。他跟我說,如果我真的想做,就不要跟任何人談起。他說:「直到閉關回來前,不要跟任何人說你在做什麼。」
問:從一個安居寺院的重要佛教導師,變成一個隱沒無名,在印度街上乞討過活的印度苦行者,是什麼樣的狀況?
仁波切:我有強烈的決心,要去過流落街頭的生活,但太過天真的以為馬上就可以做到。放下僧人身分的認同是一回事,並且當然我也要放下想要舒適、食物、基本生活需要的欲求,甚至必須放下安全的欲求。這是實修放下的好辦法。
問:您最好的體驗是什麼?
仁波切:實際說來,是在拘尸那羅發生的瀕死經驗,這裡是佛陀般涅槃的聖地,時間就在我開始閉關之後沒多久。我在上吐下瀉中病得很嚴重,有一天我的健康極度惡化,確定自己就要死了。
當我重病時,感覺像是穿越了某種固實的執著-對我的身體、我的舒適、我的衣袍、甚至對明就仁波切這個概念的固實執著。我慢慢的放下、放下、放下、放下。最後,連自己也放下。我想:「如果我就要死了,好的。如果現在就要死了,沒問題。」那一刻,我沒有絲毫恐懼。
我經歷了某種消融經驗,就如經典所描述,並且和我的肉身完全失去了連結。接下來我有了殊勝的體驗,這裡面沒有念頭、沒有情緒、沒有概念、沒有主體和客體。心澄淨而醒覺,像是有著太陽閃耀的藍空,全然澄澈而且遍在。很難、很難描述,沒辦法確實化為文字。
然後到了某個時點,有個念頭出現:「好的,這還不是我死亡的時刻。」某方面這和悲心有關。然後我又可以感知到自己的身體,之後張開雙眼。我站起來,想去打點水,接著突然就失去意識,摔倒在地。我在一個地方性的小診所醒來,發現手臂上打著葡萄醣點滴。第二天我復原了,離開診所。
問:此後發生些什麼?
仁波切:這次經驗以後,我的心感到非常鮮活,禪修真正進步了。我可以感恩一切,所有抗拒都消失了,感覺自己好像與週遭合而為一。我可以回到街上,可以隨喜任何事物。在此之後,再沒有碰過什麼大問題。
問:您接下來幾年的閉關如何過來的?
仁波切:夏天我會前往喜馬拉雅山區,到佛教聖地像是措貝瑪湖、拉達克等,冬天則下到平地,在印度和尼泊爾山脚下平原的佛教和印度教聖地度過。
最棒的是可以自由遊走,沒有承諾、任務或行程的羈絆。這是完全的自由,就像鳥飛在天空。當然,這不是說沒有任何担心的事,我沒有家,時不時身上沒有半毛錢。我會去乞討,人們會給一些錢或吃的東西,而有時候人們就只是叫我走開。
我讓自己的禪修保持單純,不修什麼大的儀軌,身邊只帶了少少幾本典籍。在一些山洞裡,我甚至沒有佛壇,連一張佛像也沒有。非常簡單。
問:現在您回來了,這些經驗會如何改變您教導佛法的方式?
仁波切:我想用更為經驗式的風格來教導-不只是禪修和修持,也包括行為舉止-三者合一是非常重要的。或許過去我對見地和禪修更多著墨一些,現在我想強調禪修如何轉化我們每天的生活,頭腦、心、以及行為,三者一起。
我覺得真正可以在感恩和隨喜中發現快樂。任何事物都是明性、愛、與智慧的顯現。這與金剛乘佛法的主要見地有關:我們全都是佛。此一證悟本性不僅僅在你之內,也遍在一切處。你能夠看見它並且由欣賞它,這就是快樂的主要因素-感恩和欣賞。
這次遊方閉關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我禪修了很多年,並且當然我是個禪修老師,但我仍有微細的傲慢、微細的自我。現在,藉由這個閉關經驗,我感覺自己很自由,就像翱翔天空的鳥,我很自由,可以飛翔在任何地方。(這不表示我會飛,好嗎?別認為我會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