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2日 星期五

德祺書坊最新課程:《菩提道燈論》& 6/27 徐清原的聲瑜珈音樂會 + 讚念長老開示「七脈輪的修持」

德祺書坊

最新文章


http://blog.xuite.net/zaza_0127/twblog/309644501 (選錄其中一段如下,全文請見網頁)

在菩提樹下
一個關於修習中道的法談 
尊者阿姜讚念.錫拉寫陀 開示
Phra Ajahn Jamnian Seelasettho 
讚念禪法編譯群 翻譯
四、在菩提樹下
一個關於修習中道的法談

尊者阿姜讚念.錫拉寫陀開示 
(一)前言 
1.今天,我想要給各位一個簡短的佛法修習的摘要。
2.當我還是一位年輕的比丘時,我花了超過七年的時間勤勞地修習,但是始終沒有找到真理。那個時候,我所不知道的是,我受到三愛和五取蘊的影響,因而蒙蔽了我的禪修修習。
3.當我聽到我的寺院的五位師父,放棄出家,返回在家的生活,讓我體會到,我們一定遺漏了修行的某一層面,也就是有些特質我們還沒找到。
當我開始身體力行八聖道的教導時,三愛的控制力量解除了,然後解脫之道豁然開朗了。經過這個領會之後,我琢磨這五位師父所落入的陷阱,發現了關鍵是隱藏在「脈輪」的本性中。

(二)七個脈輪的功能

1.當心識從第四脈輪(心輪的中心點),來到第一脈輪(最低海底輪的中心點),心會被性慾糾纏著。佛陀稱之為「下劣、卑賤、凡俗」—這是屬於被煩惱所蒙蔽、尚未體悟真理的世俗凡夫。
2.當心識由心輪的中心點,來到第二脈輪(世間輪),心識會受到關心俗事的影響。在此,五蘊的執取產生實我和自我的迷妄,以致無法理解真相,而執著於:「這是我,這是我的,這是發生在我身上的。」
3.當心識由心輪的中心點,來到第三脈輪(禪定輪),此為禪那的中心點,不能生起洞見實相本質的智慧。先前,我以為必須熟練禪那的技巧,才能展開有效的內觀修習。然而,在禪那中,心識是深度專注,反而使「存在」的三相(無常、苦、無我)隱藏不顯。
4.當心識停留在心輪的中心點,心很容易造作過去和未來(的念頭)。心被堆積的回憶所遮蔽,以致很難看清真相。
善巧的修習是,觀察心的特性以及相應的不斷變易的心所(心理狀態),因而覺察到它們的本性是無常、無我、以及苦(不能令人滿意)。透過這樣的修行,你就可以開始注意到心不是我們,也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這樣就能引導我們洞見無我的本性,而後更深入到空的本性,最後是苦的止息,也就是涅槃。
我以前以為「心」是主宰者,但更深入觀察,我才明白心的真相:它充滿煩惱,執取錯誤的實體:將五蘊視為一個獨立的實體、一個我。所以,與「心」認同,並不是正道。
5.當心識向上來到第五脈輪(喉輪處),心識開始轉化為清淨的覺知,在那裡,可以發現另一種心:「意法」(明辨的心)。這個「意法」或「意」,是心的主導者,因為它有訓練和淨化「心」的能力,一如佛陀所教導的: 
諸法以意為先驅,以意為主導,以意造作。…
(南傳法句經1偈)

這表示主導者是意,而不是心。「心」是位在比較低的第四脈輪(心輪)的位置,就像一隻野生的大象。而「意」是位在較高的第五脈輪(喉輪)的位置,就像是一位馴象師,能夠控制動物的衝動。
6.當清淨的覺知(識智)升到第六脈輪(眉輪)的位置時,一個人就能安住於正念和大正念。這些素養開創一個基礎讓我們發掘智慧。當清淨的覺知安住於空性,這是一種不被煩惱束縛的狀態,它可以自在的明察真相,看清苦實為諸法所固有。這個過程可以看作是兩種見的匯合於八聖道:「眼生」和「智生」。眼生是洞見無常、苦和無我的本性,不執取任何經驗為「我」或「我所」;智生是洞見空性的智慧。
7.當心識移往更高的位置,來到第七脈輪的中心點(頂輪),則和大腦接合,大腦會下達命令指揮身體動作。因為「心」不具有身體的形式,也不能命令身體動作。如果我們想移動左手,「心」必須先傳送指令到右側大腦,由右側大腦指揮左邊的身體移動;同樣的,如果想移動右手,「心」必須下指令給左腦,再由左腦指揮身體移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